以认真“回头看”促更好“向前走”

  • 以认真“回头看”促更好“向前走”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议上指出,要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回头看”推动更好“向前走”。

笔者认为,娄勤俭书记的这番话,对江苏以及全国其他已经接受过或者将要接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省市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使一些地方对环保工作形形色色的“假重视、真敷衍”,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现了原形。抓好“回头看”问题整改,是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任务,是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如果“回头看”指出的问题抓不好,就不要奢谈“向前走”。

以“回头看”推动更好“向前走”,必须体现在发展理念的彻底转变上。“回头看”暴露的环境问题往往折射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思想深处的问题。比如,有的对环保工作表态时重视,但行动上打折扣,甚至漠视群众关切;有的把环保与发展对立起来,甚至把经济下行简单归咎于环保力度太大;有的对污染问题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历史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担责任。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引领发展的新理念还没有在头脑中真正确立下来,没有真正协调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绩观上还存在偏差,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没有真正履职尽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回头看”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摒弃一切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纠正一切与环境保护不相符合的政绩观和片面认识,突破一切制约绿色发展的束缚和障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以“回头看”推动更好“向前走”,必须体现在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上。“回头看”起于看、归于行。“看”是手段,“行”才是目的。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的问题,应端正态度、直面问题、诚恳接受;对督察组移交移送的问题,应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全程跟踪,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要聚焦督察组重点关注的区域、领域和问题,进一步细化完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方案,集中攻坚、务求必胜。对整改进度缓慢、落实不力的,该通报的要通报、该约谈的要约谈;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要彻查严处、形成震慑;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应出重拳、使狠招,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牵涉矛盾复杂、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要明确责任、倒排时限,坚决啃下“硬骨头”,确保移交移送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整改到位、查处到位、公开到位、问责到位,不做到“四个到位”决不放过。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全程参与,对整治过程要全程跟踪,确保整治成果经得起检验。尤其对第一轮环保督察就移交整改但没做好,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时又被曝光的、移交的问题,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紧盯不放,整改不见底不罢休,确保不在下一轮环保督察中再“翻烧饼”。

以“回头看”推动更好“向前走”,必须体现在环境治理的科学务实上。“回头看”通报的案例,有的属于片面强调困难,不作为、少担当;有的则是脱离实际随意拍胸脯,提出的整改目标不切实际,片面追求整改速度,方法不对、操之过急、留下隐患。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环境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污染治理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加大问题解决力度,也要清醒认识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头脑发热,幻想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对长期积累的复杂环境问题,要尊重客观规律,采取科学方法,系统考虑整改时限的合理性、整改目标的可达性、整改措施的可操作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稳中求进,不能轻率表态、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真整改、真落实,实打实解决,确保攻坚战成果真实、准确,不掺水分、不打折扣,经得起检验。

以“回头看”推动更好“向前走”,必须体现在环境保护的“长治久安”上。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暴露的问题来看,个别地方存在上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一结束,污染治理就松劲,甚至有被责令关停的企业不仅故态复萌,而且“变本加厉”的情况;有的虽然个案得到整改,但一些相同性质的问题又不时出现;有的搞“踩线达标”“低线达标”,导致治理成果脆弱、问题反弹。这说明一些地方治理污染的深度不够、标准不严、质量不高,没有实现常态长效。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污染防治不能仅靠临时性措施,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整改过程中,既要提出“当下改”的举措,又要完善“长久立”的机制。要以“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为线索,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整治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普遍问题结合起来,举一反三、由点到面,把好的做法固定下来,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形成长效常态制度,不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