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山”理论在海岛落地生根

  • 推进“两山”理论在海岛落地生根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浙江省温州市“百岛洞头”地处浙南沿海,具有海洋、海岛、海湾、海鲜、海霞“五海”优势,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交错,生态结构复杂,生境多样性高,具有典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意义。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推进,洞头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洞头区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海上花园”战略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2017年被列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建设好“海上花园”,洞头区党委政府坚持“三区战略”(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保持不再围垦定力,通过美化、绿化、洁化、亮化、彩化、香化、文化、序化“八化”,推动“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实现。洞头建设“海上花园”的历程,走的是蓝色崛起、绿色发展之路,是“两山”理论在海岛的具体实践。

保护是前提,筑牢发展生态底色。近年来,洞头区在保护修复海洋海岛生态上有了行动自觉。比如,在2015年我国还未出台严格管控围填海政策的时候,洞头区就明确,对新增的涉海工程,不得进行围填海审批。对早已确权可填的3710亩海域,则通过“围而不填”的措施,采取保护性的开发,以透水构筑物形式打造“梦幻海湾”旅游综合体,开辟生态用海新途径,尽最大可能保护海洋生态。更好地有所为,坚决地有所不为,是洞头的取与舍,也彰显了守护海洋海岛的决心。

转化是关键,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洞头区正立足海岛实际,不断打出特色牌,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比如,实施蓝湾整治,使“黄沙”变“黄金”。为修复挖沙采石遗留的累累伤痕,洞头区下大力气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成效显著。一是疏浚了渔港,目前已完成80%工程量。二是构建了生态廊道,长11.4公里的“东海第一临海悬崖栈道”将大沙岙、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等景点串珠成链。三是修复了沙滩,东岙沙滩修复的直接受益者是渔民,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老百姓逢人便说“黄沙变成了黄金”。

人和是根本,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洞头区党委政府不断增强践行“两山”理论的行动自觉,集聚全区之力,广借各方之力,在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中最大限度提升海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领导组织有力,浙江全省上下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洞头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省里设立的“两山”发展基金、温州市对洞头取消GDP考核等政策红利,为洞头发展带来了机遇。海岛人民给力,老百姓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形成广泛共识,凝聚成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2017年建成的17个花园村庄中,有一半的投资来自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在基层管理中,活跃着“海霞妈妈”“海岛卫士”等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保护海岛成为老百姓的行动自觉。各方宾朋助力,洞头的绿水青山为海岛投资带来了商机,成功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达350亿元,已成立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等7个院站基地,签约“梦想小岛”等10个高端人才项目。

下一步,洞头区将保持定力,矢志不渝地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两山”理论在海岛落地生根,结出更多的高质量发展果实,建设天蓝、海碧、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