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经济如何“双选”?浙江长兴“血铅事件”后的“痛”与“变”在严守环保红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成长为行业领

  • 环保与经济如何“双选”?浙江长兴“血铅事件”后的“痛”与“变”在严守环保红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重要新闻

  

铅蓄电池回收生产线。

“生产一个电池就可以赚15块钱,有些企业晚上灯都不开,摸黑生产。”

“记得连夜去关停企业,业主说:‘再来动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对曾经铅蓄电池行业的整治“风暴”,长兴县环保局党组成员俞文杰至今记忆犹新。

这场“风暴”,是浙江长兴在“血铅事件”发生后所面临的“痛”与“变”———作为中国著名的蓄电池生产基地,由于电池厂环保设施不完备,曾爆发轰动全国的“血铅事件”。其后十多年里,当地铅蓄电池产业在环保风暴中经历两次“洗牌”,从175家兼并重组减少至16家。

事实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如何平衡、如何实现“双选”,也是目前摆在全国各地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甚至有观点认为,强调环保,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而要发展,不可避免要走一段“先发展再治理”的道路。

南都记者在浙江长兴走访后却发现,经历“痛”与“变”之后,长兴在严守环保红线的同时,反而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兼并重组后,2017年,长兴县2家超百亿企业成为铅蓄电池行业的领军者,全县该行业产值超200亿元。而长兴县也摘掉了最初“全国重污染防控区”的标签,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

污染之“痛”后两次洗牌:

175家减少至16家

长兴县铅蓄电池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说起。

彼时的长兴县,除了有星罗棋布的小石灰窑、小化工厂、小皮革厂外,还有小蓄电池厂、小石粉厂。最初的蓄电池厂规模较小,电池用途也很单一,主要用于煤矿工人的矿灯照明。

这175家小作坊式的铅蓄电池厂,散落在长兴通向太湖河道的源头,年排放的铅污染高达10余吨。

“我进这个公司第一天,就看到酸水、废水排到一个坑里,另一个坑放石灰。(废水)自然渗透,污泥自然沉淀,就是这么简单的环保(措施)”。1986年,张天任创办了天能电池厂。目睹电池厂的生产环境,他心生感慨:“以铅为主材料的铅酸电池生产,如果没有好的环保理念,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2000年后,全国多个铅蓄电池生产地相继爆发“血铅”事件,长兴也陷入污染之“痛”。

“废酸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在土地上,铅尘酸雾不经净化在四处蔓延,一片片土地悄无声息地被污染。孩子铅中毒、庄稼铅超标、地下水被污染、整个的村子被迫买水喝。”这是2003年媒体对长兴污染状况的调查报道。

2004年,浙江启动首轮“811”生态环保三年行动,长兴蓄电池行业名列其中。

长兴县自查发现,当地仅一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符合环保标准,其余企业均需停产整治,达到标准后才能正常生产。

这一轮整治中,原来的175家铅蓄电池厂陆续关停减少到61家,企业技术装备由手工操作转向机械设备,且都配备了治污装备。

2011年,全国开展以打击金属违法企业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长兴县开启第二轮行业整治,61家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再一次减少到30家。

截至目前,长兴县实际生产的铅蓄电池行业有16家,并全部集中到园区发展,结束了此前“低、小、散”的“野蛮生长”。

产业转型升级阵痛:

背后是“利益之争”

“转型之路是艰难的,更是痛苦的。背后是‘利益之争’,要有铁的手腕和决心,否则做不下去。”县环保局党组成员俞文杰回忆说。

俞文杰记得,2011年整治行动中,基层环保局4人在和平镇的工业园区日夜奋战,紧盯企业违法生产。“当时生产一个电池就可以赚15块,有些企业摸黑都在生产,一旦发现违法生产,我们马上要求停产。”

南都记者了解到,两轮整治中,长兴县铅蓄电池厂对环保设施的配置进行“补课”:

在废水方面,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完成自动化改造,中水回用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70%以上。在天能集团的一家生产厂,中水回用池还可以养鱼。

处理废气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加装了高效过滤除尘器。同时,要求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加酸充电车间地面、污水收集沟实施防酸、防腐改造,降低含酸废水渗漏风险。

“这次整治,对地方政府来说,压力很大。”小浦镇人大主席朱洪强回忆,小浦镇为建设铅蓄电池的产业园区朗山园区,先后投入3个亿。

而对没有能力提升改造的低小散企业进行关停时,涉及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工作更难。“61家铅蓄电池企业集体到县委三楼会议室‘斗争’,所有县委领导都在,背后利益复杂、矛盾突出。”

让张天任记忆深刻的,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阵痛。

2011年,天能投入超过1亿元对企业进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非同一般,地皮、房子都要拔起来,全部进行防护处理。”张天任告诉南都,到2013年,公司经营20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一边是投入、一边是亏损,董事会、股东质疑,社会关心。”张天任说,公司多次开会提出质疑,而他在会上对转型发展非常坚持,顶住了多方压力和阻力。“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将落后产能淘汰。我们坚信,要把企业转型升级文章做好了,发展未来还是会好的。”

如今,天能集团成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从2004年至今,销售收入增加70倍。

“环境越做越好,企业越做越大。我们这几步都走对了”,张天任说,“回头看,不去淘汰落后设备,也不会有今天”。

环保不是整垮产业

而是倒逼做大做强

从最初175家到16家铅蓄电池企业,两轮“洗牌”后,长兴县的铅蓄电池产业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更具竞争力,让长兴铅蓄电池成为行业“旗舰”。

能在洗牌中“坚持到最后的”16家企业,有2家是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和标杆。

数据显示,2017年,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产值达246 .32亿元,对比全县规上企业产值来看,占比18 .86%;贡献税收7.8亿元,占全县工业税收的20%。

回顾长兴“血铅”事件后经历的“痛”与“变”,县环保局长王楚斌认为,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整治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不是把行业整垮整掉,而是在落实环保要求的过程中倒逼企业做大做强。

“资源就那么一点,环境容量也有限,而低、小、散企业没有财力投入环保,更不可能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要发展,必然要向低小散开刀。”王楚斌说,这一“刀”下去力度大。

“环保和经济是共生的。”县政府副县长杨永章则认为,只有转型升级才能促进产业发展。

过去,175家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间打价格战、互相拆台屡见不鲜。不少企业也意识到,如此恶性竞争下去,“大家都要死”。对此,长兴县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规划、鼓励铅蓄电池厂集中进入园区发展,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走向绿色循环经济。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年回收30万吨废铅蓄电池处置项目,已形成电池制造、使用、回收、再生、电池制造的闭环经济。

观察

环保影响经济发展?

不能顾此失彼

长兴在“血铅事件”发生后经历的“痛”与“变”,是浙江的缩影,也是目前摆在不少转型阵痛地区面前的现实命题。

近年来,生态文明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的持续推进,一些环保不达标、“散乱污”企业被关停。有关环保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

在今年8月底召开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对此回应称:“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在崔书红看来,环保与经济是辩证统一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处理好两者关系,就是要建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游戏规则”。

也有评论认为,近两年中央环保督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地方加强企业污染防治与整治,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散乱污”,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的发展效率。

对于经济与环保这“两笔账”,此前原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专家撰文分析指出,督察过程中针对“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能够倒逼高污染、高耗能落后产业退出,通过“腾笼换鸟”为发展动能转换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督察也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在减轻环境压力的同时增强经济增长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