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清洁取暖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推进清洁取暖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论坛

3月1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的煤改气、煤改电,发展利用好清洁能源。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仍然较低,虽然城市以集中供暖为主的方式较为清洁地解决了取暖问题,但大量农村地区仍靠散煤或生物质炉灶取暖。这样的采暖方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冬季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北方地区农村居民年户均用煤量为1吨~5吨,这些散煤燃烧没有任何环保措施,1吨散煤直接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电煤的15倍以上。此外,大量使用散煤也严重制约了北方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农村居住环境改善造成影响。这种落后取暖方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提出,农村地区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最大短板,是散烧煤消费的主力地区,必须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水平。笔者认为,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带动清洁取暖可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

一是显著的环境效益。2017年北方地区推动清洁取暖的实践表明,散煤治理是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2017年~2018年采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30%左右,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石家庄是散煤治理的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40%左右;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31日,河北省全面实施散煤替代的10个区县与没有开展相关工作的10个区县相比,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比改善率高出18.8个百分点。

二是显著的社会效益。散煤治理是推进农村地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的迫切需要,涉及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样清洁便利的炊事、取暖,可以改变我国农村取暖以燃烧煤炭或薪柴为主的生活方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同时优化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

三是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村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天然气上下游产业及燃气炉具等相关制造业发展。经测算,2017年实施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可拉动全社会GDP增加12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80万个。国家电网公司调度显示,北京市通过实施近3年的“煤改电”工程,电网冬季最大日负荷峰谷差由37.5%下降到30.4%,下降了7个百分点,对平抑发电负荷峰谷差、提高发电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对推进我国社会的平衡充分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必须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结合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目前,散煤治理缺乏成熟可靠的末端技术,“煤改气”“煤改电”是治理散煤污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应优先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

第二,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天然气等能源稳定供应。应大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多源头增加外购气量,提高中亚供气稳定性。加快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实现双向输气功能,提高资源互保互供能力。增强沿海LNG接收站装卸能力和存储能力,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力争提升储气调峰能力,适应天然气需求增速。加快推进需求侧管理,合理控制非居民新增用气。

第三,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应当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试点城市范围。同时,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降低终端气价和电价,减轻居民取暖用气用电负担。对“煤改电”电网改造投资出台支持和补贴政策,完善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第四,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资源衔接,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利用集中供热替代。各地应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制定稳妥方案,落实好气源电源后再开展改造。合理安排工期,预留足够时间进行输电和输气管网改造。及时履行补贴承诺,减轻群众的负担和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