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补好补全入河排污口普查课 已建立全部入河排污口清单,完成1600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

  • 广东补好补全入河排污口普查课 已建立全部入河排污口清单,完成1600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国内新闻

1.jpg

穿过泥泞的河堤,钻进杂草丛生的小道,靠近散发着臭气的排污口开展摸查,GPS定位、拍照、采样……查完一条河的入河排污口情况,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排污口。

为配合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广东省水利部门在入河排污口普查中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省已建立全部入河排污口清单,完成1600个入河排污口的现场核查,开展200个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

连续奋战10个通宵,开发出全省入河排污口管理平台

由于此前入河排污口的管理较为薄弱,很多入河排污口的位置和分布情况都没有掌握,此次普查对水利部门来说是一次系统的“补课”。

“既然是‘补课’,那就要补好补全,扎扎实实做出一套可信的、完整的入河排污口数据。”省水利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这次“补课”。全省水利系统上下齐动员,为打好入河排污口调查这一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时间不等人。从省厅到地市、县、镇完成对入河排污口普查工作的传达和部署,已经是今年的3月。为加快入河排污口信息的采集与上报,省水科院信息所的8位同志不辞劳苦,连续奋战10个通宵,每天只睡两到3个小时,开发出了广东省入河排污口管理平台(电脑版和手机填报端)。

通过这个平台,基层调查员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录入调查数据并实时上传照片和视频,各级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数据填报情况、排污口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分布情况、排污口影像资料等,然后按县级、市级及省级逐级对数据进行审核上报。这一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进行完善和升级,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了让地方管理人员和基层调查员更好地熟悉调查规范和信息管理平台的操作,省水文局、省水科院于今年3月20日召开了全省地市及县技术培训大会,参会人数超过200人。会后建立了350人的微信工作群组,每天安排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实时在线解答100条以上的提问,并将最新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后,及时在群里发布并提醒大家关注。在开展全省统一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应部分地市请求,赴肇庆四会、珠海等地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对具体疑问进行详细解答,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地方工作开展。

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全省1600个入河排污口实地核查

为确保入河排污口调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省水利厅组织了大规模的实地核查,核查对象是全部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入河排污口。省里派出30多个核查小组,携带着GPS和无人机等专门设备,奔赴各地市开展工作。

今年5月,是广州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在连续高温条件下,有些核查人员实在扛不住了,就在车里休息一下,稍微好些又立刻返回第一线继续工作。

广东省入河排污口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实际工作中,核查小组经常会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

在珠海香洲区入河排污口的河堤旁,一位头戴草帽奋斗在第一线的女核查员在现场询问排污口情况,她已身怀六甲。由于人员匮乏,时间紧迫,她毫不犹疑地主动请缨外派核查,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粤北地区入河排污口分布非常稀疏,有时候核查一个排污口要驱车一百多公里,还要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山路走多了,鞋子磨破是常事,脚上也起了很多大水泡。但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核查3个入河排污口。还有些入河排污口隐藏在高高的野草后面,毒蛇、毒虫可能随时出没,但是核查人员没有畏惧,仍然坚持定位和拍照,真可谓“核查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短短一个月内,核查小组成员们不畏艰辛,不惧酷暑,高质量完成全省1600个入河排污口的实地核查,圆满完成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数据规范性达到100%,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信息正确率达到100%。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为保证从四面八方汇集上来的海量入河排污口数据真实、有效,省水科院组建了50人的数据审核专门队伍,并分组对口各市进行数据审核;同时,还制定了《入河排污口数据审核技术要求》,并开展多次数据审核培训,统一规范审核标准。

为提高工作效率,全体数据审核人员集中到一间大型会议室办公,每天审核数据的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到了数据汇总的最后阶段,采取两班倒的方式,及时将大量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地方,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感动了很多地方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