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生态文化要抓好宣传教育

  • 培育乡村生态文化要抓好宣传教育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需进一步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培育乡村生态文化。

当前,广大乡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垃圾围村等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治理,但依然存在短板。为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不仅需要引入技术帮扶、加强制度建设,更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文化。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乡村生态文化,既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又可以发挥乡村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新业态,通过面向市场提供绿色农副产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等生态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

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乡村生态文化,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融入组织生活、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学生课堂、融入村规民约。

一是融入组织生活。在村委会建立生态文明宣教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集中学习生态文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调动村民代表参与乡村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发挥“村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村民”的群众基础优势,为探索符合村庄发展实际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模式积极建言献策。

二是融入群众生活。通过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与“送文化下乡”“乡村大舞台”等活动相结合,搭建多元融合的文化服务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农民群众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营造“家家参与、户户关心、人人受益”的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良好氛围。

三是融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乡村学校的平台优势,在课余时间举办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鲜明的专题讲座以及科普教育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乡村生态文明理念。

四是融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不仅是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而且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乡村生态文化的有效载体。例如,浙江安吉余村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村规民约,提出了“低碳行、循环用、保青山、护绿水、分垃圾、全纳管、重环保、严治污、禁农药、减施肥、控焚烧、禁燃放、停猎捕、圈养物”等具体规范,言简意赅,易于传播。

以乡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抓手”,积极培育引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生态文化体系,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与水平,才能早日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