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12月28日北京报道 今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介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有关情况,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刘友宾首先通报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情况。他说,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做出部署。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指导推进各地按照文件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京津冀、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5个省份已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通过省(区、市)人民政府审议。2018年,环境保护部将积极推进其余16省份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定办法》,确保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刘长根介绍,环保督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制度安排,2015年12月河北省督察试点启动,两年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督察全覆盖,取得“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部署和战略定力。二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热情参与和真心拥护。督察将群众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作为督察需要关注的“大事情”,同时加强督察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不断强化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坚决扛起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能够认真对待、积极支持、大力配合,保障督察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动真碰硬,抓整改,抓问责。四是得益于督察组领导和参与督察的全体干部队伍忠诚履职和辛勤工作。
针对记者提出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刘长根表示,一是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不到位,一些流域,特别是一些支流污染严重。二是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十分普遍。三是一些自然保护区违规审批、违规建设,还有许多采矿采石采砂造成的区域性生态破坏,以及只开发、不修复等问题较为常见。四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围湖占湖、拦坝筑汊、侵占岸线、毁坏湿地、违法填海等水生态、水环境破坏问题多发频发,在一些地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五是工业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工业园区污染问题没有解决,许多地方“散乱污”企业量大面广、污染严重。六是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均存在差距。
在回应“煤改气”后一些地区曾出现气源不足、不稳的问题时,刘友宾表示,进入供暖季,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是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对于一些地区一度出现的因天然气短缺等问题影响群众取暖的情况,环保部高度重视。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抽调部机关各司局和在京直属单位2000多人,组成800多个调研督导组,对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情况进行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检查发现,确有一些地区曾出现过气源不足的问题,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这些地区居民供暖得到保障。能源专家分析认为,“煤改气”并不是导致今年气源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北方地区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清洁供暖,温暖过冬,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是“亲家”而不是“冤家”。“煤改气”“煤改电”既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采取的能源转化,也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