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8月,福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全省上下正在开展的“臭氧防控”热度也很高。
率先出台臭氧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夯实治污减排基础……福建从顶层设计着手,打出组合拳,对症下药治臭氧,让蓝天保卫战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注重标本兼治
福建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位居全国前列,臭氧浓度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何还要盯紧臭氧不放?“不能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必须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像抓雾霾治理一样抓臭氧防治。”福建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位负责人的担忧并非多虑。2014年~2016年,福建省臭氧特定百分位浓度均值分别为115μg/m3、111μg/m3、115μg/m3,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17年,在PM2.5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福建省臭氧浓度明显升高,尤其是4月~11月,是福建省臭氧浓度高值时段,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的突出因素。
福建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各地臭氧污染治理不够有力、措施不到位,涉VOCs企业废气收集处理水平还较低,无组织排放较严重,同时各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散乱污”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治污设施简陋,也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控指南(试行)》在全国率先出台,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强调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
福建省环保厅、发改委、经信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构建完善职责明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臭氧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力争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为补齐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欠缺的短板,福建省制订了印刷行业、工业涂装工序、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近日将印发实施。
同时,福建省还把臭氧整治列入“三合一”督察的重点,即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通报问题督察,对存在推进不力、整改进度严重滞后、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夯实地方党委政府臭氧污染防治责任。
实施120个重点减排项目推动精准治理
福建省石油、化工、涂装、制鞋等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以及火电(含热电、自备电站)、钢铁、平板玻璃等NOx排放量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也是福建省臭氧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靶向防治,对症下药。福建省各地针对重点污染源协同管控VOCs和NOx,盯紧重点行业,盯牢重点企业,推动臭氧防控做精、做准、做实。
“截至目前,已完成精准治理项目50个,完成减排比例38%。”指着大气环境精准治理减排项目调度表,福建省环保厅大气处负责人说,在各地上报的基础上,省环保厅筛选出120个省级重点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实行定期调度、通报、预警、督办、约谈等制度。据初步统计,这些重点项目可形成VOCs年减排量近万吨、NOx年减排量3000余吨。
福建省还开展全省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强化对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重点区域废气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营造执法监管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共检查涉VOCs排放企业2000余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各地紧扣实际对重点行业实施整治
福州市优化产业布局,严禁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福清江阴工业区化工、制药、合成革等行业及闽侯汽车城VOCs进行综合治理;深化环罗源湾钢铁行业整治,减少NOx排放量。
厦门市实施分行业分阶段整治,目前已开启第三阶段对船舶制造维修、橡胶制品、制鞋和工艺品4个行业的整治。
泉州严格新改扩建项目准入,VOCs排放实行等量或倍量替代。同时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进一步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水平,推进工业锅窑炉环保升级改造。
莆田深化对市区制鞋、包装印刷、涂料、橡胶、化纤、家具等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推进工业锅窑炉等环保升级改造,减少NOx排放量。
自7月中旬起,漳州以涉VOCs家具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铁腕执法,推动家具行业企业涉VOCs工段密闭操作实现有机废气全收集全处理,定期更换废活性炭,并严格落实废油漆桶、废漆渣、废活性炭等危废规范化暂存、处置。
宁德以漳湾区域为重点实施防控,强化漳湾工业区电池制造、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钢铁环保升级改造,削减VOCs、NOx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