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治水 蜀水清且长 四川将“好水增多、坏水变少”作为努力方向,实施流域污染治理攻坚

  • 两手抓治水 蜀水清且长 四川将“好水增多、坏水变少”作为努力方向,实施流域污染治理攻坚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国内新闻

 

图为若尔盖湿地的花湖景色。

近两个月以来,四川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四川好水”品牌系列活动,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甘甜好水。

甘泉出佳酿,好水出好酒。有着 “千河之省”美名的四川,孕育出了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沱牌等好酒。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今年1~9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76个,优良率达87.3%,同比增加10个断面,上升11.5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四川人的保护和治理。

打好“组合拳”治理重点流域

“为了啃下沱江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我们没少想办法。”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说,除了建立“沱江专报”制度,每周汇总分析流域7市水环境整治情况外,四川还专门针对沱江立法。目前,已完成《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调研、草案编制等工作,预计年内出台。

众所周知,就污染程度、治理难度而言,沱江流域可谓是全省之首。

去年以来,四川省委安排邓小刚副书记和杨洪波副省长担任沱江省级河长,统筹流域7市围绕精准干、创新干、监督干,成立了沱江省级河长制推进办公室,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同时,聘请包括4位院士在内的19位国内水污染防治以及经济技术权威专家,成立沱江环境研究所和沱江污染防治专家顾问组,希望借力借智,使沱江成为四川的“金腰带”和“绿腰带”。

四川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芮永峰透露,在沱江流域现有24个水质考核监测断面基础上,四川新增12个水质临时监测考核断面,实现沱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监测全覆盖。“未来不久,四川将以沱江流域为重点,开展全省智慧河网建设,目前信息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手机APP端将于近期上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沱江流域水质持续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今年以来,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态势非常明显。今年1~9月,沱江1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10个,优良率达62.5%,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

“沱江这么难治理,我们都能出手见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治好沱江的信心。”于会文说。

为了还河湖碧波荡漾,8月29日,作为岷江治理的省级副河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作明再次来到眉山市,对岷江彭山区“五湖四海”段治理情况进行调研。

两三年前,这里臭气熏天。经过治理,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市民骑行其中,无比惬意舒畅。

“一年多来,四川全面落实省级河长年度任务,大力解决岷江、沱江、涪江等流域突出环境问题。”芮永峰说。

同时,流域各市州也没少出妙招。其中,成都市出台“治水十条”,统筹推进沱江流域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护等工作。自贡、眉山、内江积极探索创新区域联动机制,率先建立越溪河跨流域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共同应对跨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环境事件框架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资阳市将护河任务落实到每个村组,村组干部每天巡查责任河段情况,及时组织清理河岸垃圾,保持了河岸整洁。

保护良好水体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除了治理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水体外,四川积极实施保护良好水体行动,严格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在全省实行省级河长的10条河流中,大渡河流域水资源丰沛,总体水质优,是长江流域上游重要河源区和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但是,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也给大渡河流域带来了“负担”。资源开发,给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还野生动植物一片乐土,四川严格环境准入门槛,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维持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确保Ⅲ类及以上良好水体水质稳中趋好。

近期,省环保厅对大渡河流域进行了专题调研。作为调研组负责人,芮永峰说,未来四川将继续开展涉危涉重企业、工业园区及沿江固体废弃物堆场环境风险排查治理。“同时,加快布局分散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应建设相应的防护工程。”

此外,将不断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四川省部分)、大小凉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构建流域生态安全体系。

在水源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区域环境状况,扎实推进泸沽湖、邛海、黑龙滩、白龙湖、鲁班水库等重点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完成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0个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四川在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好水增多、坏水变少”理念落地生根

“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多年来,四川一直将“好水增多、坏水变少”作为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以规划方案为引领,逐一把脉问诊,系统研判,绘制出清晰的流域污染治理攻坚路线图。

从实施整体框架、年度工作要点,到直指重点和难点;从明确治理保护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4张清单,到“一河一策”、精准治污;从全局到重点,从当下到未来,一场守护碧水清流的行动,在“天府之国”全面开花。

同时,各流域治水“路线图”“时间表”逐一亮相。先后全面开展省级十大主要河流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地方编制印发了涉及24条重点污染小流域的水质达标方案,并会同住建部门印发了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方案。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灭河湖劣Ⅴ类和Ⅴ类水质,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9月26日,在四川省河(湖)长工作推进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再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沱江、岷江流域和嘉陵江、渠江、涪江部分支流为重点,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从严控制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于会文也多次提出,打好碧水保卫战要“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一天一天守,一毫克一毫克抠,一个指标一个指标降。

为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于会文坦言,四川正集中精力解决87个国控断面优良率达标问题,坚持“扩Ⅲ类,转Ⅴ类,灭劣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