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推荐方法》规定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和一般性要求,是指导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从而提高政府和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质量,提升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的推荐性技术方法。环境保护部应急中心有关负责人就《推荐方案》制订的目的、内容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为什么要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为强化风险治理和管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问:为什么要制订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答:制订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一是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等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二是防范环境风险工作实践的需要。我国当前环境风险防范存在区域环境风险总体底数不清、基础工作薄弱、防控能力不足、缺少抓手系统推进等突出问题和短板。通过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区域环境风险的分布、类型及大小,为强化环境风险治理和管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2015年以来,已有江苏省、天津市滨海新区、新疆乌鲁木齐市等多个地方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有了切实提高。
问:《推荐方法》的定位是什么?
答:《推荐方法》定性为推荐性技术指导文件,主要用于指导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省级、乡镇级行政区域、跨省流域以及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评估也可以参照使用。
问:《推荐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推荐方法》包括10节正文和3个附件。在总结近年来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荐方法》规定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一般性要求,提供了评估子区域划分方法,以及环境风险指数计算法(以下简称“指数法”)、网格化环境风险分析法(以下简称“网格法”)、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法(以下简称“情景分析法”)等三种区域环境风险分析方法,提出了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的基本遵循,并提供了“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参考大纲”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措施建议举例”,为技术分析向决策管理过渡提供支撑。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高质量的资料收集是重要前提
问:如何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答: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由地方政府组织。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准备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和报告编写阶段。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技术机构成立评估工作组,通过资料收集、风险识别、子区域划分、风险分析和差距分析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估;通过编写报告汇总成果、提出管理措施建议,完成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问:如何收集评估资料?
答:高质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有效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整个评估工作的质量,往往占据评估工作60%以上的工作量,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应围绕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等因素,从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环境风险受体信息、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基础资料。资料提供部门或单位应当对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重要数据缺失的需要现场调查补充完善。资料收集的基准年为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年份的上一年度。当考虑外来环境风险源影响,评估子区域包含了其他行政区域50%以上辖区面积时,应商请其他行政区域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开展评估资料的收集。
问:如何开展环境风险识别?
答:以图表方式对收集的评估资料按照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和风险“热点”区域分类说明,完成环境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得出初步的环境风险空间分布状况。
问:为什么要划分评估子区域?如何开展?
答:划分评估子区域是确定风险评估单元、开展风险分析的基础,可结合拟采取的风险分析方法和工作实际需要划分。《推荐方法》提出了3种评估子区域划分方法,其中按敏感目标类型和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评估子区域主要服务于指数法,按地理空间划分网格区域主要服务于网格法。
受跨界影响较大的区域建议按敏感目标类型划分评估子区域。《推荐方法》提供了绘制缓冲区的原则,可以分别形成水和大气评估子区域和综合评估区域,一个行政区综合评估区域仅有一个,水和大气评估子区域可有多个。在不考虑跨界影响情况下,可按照下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评估子区域。
对于资料数据充分、风险源和受体地理坐标较为精确的行政区域,可按地理空间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方形网格区域。《推荐方法》提出网格面积不应大于5km×5km的划分原则。
如何确定环境风险大小?
可选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
问:《推荐方法》提出的指数法、网格法和情景分析法有什么异同?如何运用?
答:指数法是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围绕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控制水平等因素,从评估大气、水、综合三类风险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量化和综合评估。指数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能够对区域环境风险进行宏观、全局把握,得出风险总体水平,适合大尺度区域环境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优点是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缺点是无法完全体现评估区域内部风险的差异性。
网格法是基于环境风险场理论,根据风险源的强度、风险受体与风险源的空间关系,评估复合风险源对风险受体的叠加影响。网格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在计算各网格风险值的基础上,通过分级、插值及汇总分析获得区域风险状况,是一种精细化的区域环境风险分析方法,适合中小尺度区域环境风险分析,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评估区域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缺点是计算量较大,对数据资料和分析技术要求较高。
情景分析法是针对区域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类环境风险源,分析其可能引发或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量化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可在指数法和网格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也可以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单独分析,其优点是可以精确量化区域典型事件情景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是提高政府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缺点是对数据分析和模型运用技术要求较高。
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各地可结合实际需要选用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分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多种分析方法,例如通过指数分析量化评估区域整体环境风险水平,通过网格法细化分析风险“热点”区域内部风险差异性,通过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实施针对性应急准备。
问:为什么要开展差距分析、提出管理措施建议?
答:差距分析是环境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环境风险分析确定环境风险大小通过差距分析则可以确定是什么因素影响环境风险大小。《推荐方法》第10节提出了从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源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能力方面对比分析差距和问题的基本遵循。
《推荐方法》最后提出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作为评估报告的内容,并在附件3列举了提出区域环境风险优先管控名单、空间布局优化、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以及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等风险管理措施建议的示例,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必要延伸。
问:《推荐方法》技术性很强,一定需要技术单位协助完成吗?
答:《推荐方法》提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相关方法在江苏、贵州、四川、天津、安徽、新疆等多地试点应用。从试点单位反馈的情况看,资料收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技术单位在环境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编制等方面提供支持,可以提高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效率。有基础的地方政府也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自行完成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