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越发彰显刚性

  • 人大监督越发彰显刚性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论坛

全国两会大幕开启,环境保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介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把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尽责的重点方向,全面推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有效实施。

前不久,云南省昆明市25位人大代表质询市住建局治理扬尘不力,采用刚性监督方式,可以说是人大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益尝试。

质询:增强监督刚性

质询是纠正和解决重大问题的一种严厉的监督手段,被认为是人大监督权中的一项“核心权力”。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质询会,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履责压力,而对于人大本身来说,质询权的落实启用、质询的常态化,也有利于从制度源头维护和保障人大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

可以说,质询是促进和推动政府工作的一种有效和有力的手段。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质询会产生的示范效应就印证了这一点。据了解,质询会带来的压力不止传导到了市住建局一家,一位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就坦言:“这次质询在全市的行政机关都引起了轰动,列席质询会的其他政府部门负责人也会有所感触。”

监督:力度逐渐加大

监督工作是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级人大在执法检查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求让监督真正有回应、见实效。

在中央文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丰富和完善人大监督方式,要求通过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提升监督效果。

可喜的是,自人大监督法施行,全国人大的专题询问自2010年启动后越来越制度化,应询级别也越来越高,国务院副总理还到会应询。

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15次专题询问,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50多人次参

加询问,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其中,2017年4月,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环境保护部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就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

不仅是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也是如此。2017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几次 “辣味”十足的询问让省政府相关部门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压力。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搞“彩排、预演”,就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等进行直播问政,使专题询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明显增强,并形成了人大直播问政常态。他们还首次启动了特定问题调查,剑指食品安全。

这些都说明人大监督力度日益加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正成为各级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遵循。

问责:动用质询,严肃追责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质询案提出,去年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下降,下降至第十二位。这是2014年以来,昆明首次跌出前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分析发现,市住建局在加强监督管理上缺乏有效措施,工作明显不力,是导致昆明空气质量下降的一大主要原因。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拉玛·兴高在此次质询会上表示,“这次质询,就是给市住建局主要和分管领导亮红灯,给班子成员亮黄灯。”“如果整改落实到位了,事情就过了,如果还是没有明显效果,我们将启动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专题询问是了解情况、给出建议,质询则更上了一个层次。”首次参与质询会后,昆明市一名人大代表感触颇深,“人大必须通过质询发挥监督作用。”

显然,质询让人大监督刚性明显增强,对于发现的问题不是“一听了之、一观了之”,而是“一追到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方的责任,直到督促问题真正解决。

同时这也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考核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需要各级人大严格、严肃行使监督权力,哪个部门分管的环保工作出了问题,就要相应地被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才会真正构建起来。

完善: 刚性监督手段更多运用

近年来,虽然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一些地方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一些地方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运用频率较高的是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工作评议等,而法律规定的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运用得还不够。

同时,监督手段单独行使多,整合联动少;事后监督多,全过程监督少;听取审议工作报告与询问(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缺少联动;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缺少联动,干部任免注重程序运作,任后监督还不够;监督公开透明程度不高,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其他监督结合有待深化等。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焦洪昌分析称,过去,人大发现政府工作存在问题,更多采用沟通、提建议等方式,未必质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望,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努力方向,紧紧抓住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推动环境资源领域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人大监督越有力,人民越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