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将呈上升趋势,垃圾处理需求日益迫切。我国正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有关垃圾计量收费的“绿色价改新政”以及推进生活垃圾立法的举措不断推出。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即将进入垃圾强制分类的新常态,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有望加快向全国推广。环卫市场由此也将进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期。
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攻坚战打响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生活垃圾处理。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今年以来,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攻坚战再次打响。2018年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要求46个重点城市今年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6月29日,住建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尽快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草案,并计划将垃圾分类覆盖面由46个重点城市扩容到全国294个地级市。7月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对配套设施完备、已经具备条件的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
“对生活垃圾的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融入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明确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手段。通过垃圾分类,居民可以有效减少混合生活垃圾的计量,从而降低付费,而分出的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都有相对应的奖励机制,从而倒逼一般生活垃圾的减量。”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在近日举办的“2018首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表示。
中航美丽城乡环卫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程东允认为,我国即将进入垃圾强制分类的新常态,生活垃圾按量收费的政策已出,全国推广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环卫PPP也在快速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处于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环卫服务”领域的项目数量为66个,落地比例为60%。从投资金额来看,最低投资金额为2038万元,66个项目中最高投资金额为133500万元,平均投资额2.33亿元。
在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PPP咨询中心副总经理、福建省闽招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柱看来,2018年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发展趋势大好。项目规模不断提高,2018年上半年就落地3个10亿以上的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同年限延长,2018年上半年落地的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作期20年以上的占了三分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开启,PPP大范围推广,垃圾分类城市扩展,国家绿色价格体系出台等,一波接一波的政策将助推环卫市场化快速发展。
环卫市场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
我国整体环卫市场空间巨大。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卫中心主任刘晶昊指出,我国目前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2.4亿吨,垃圾收运、处置加上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等服务费用,全国环卫行业总体市场空间约2000亿元/年左右。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则预测指出,至2020年,环卫行业整体将释放3000亿元/年的市场空间,其中传统清扫保洁业务约1490亿元,环卫车辆设备900余亿元,垃圾清运业务约350亿元,垃圾分类约200亿元,公厕运营192亿元。
E20研究院还指出,随着道路清扫机械化率的大幅提升,环卫车辆和设备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随着环卫作业要求的提高,特种车辆、小型化车辆等需求显著;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餐厨垃圾车等分类运输车辆随着垃圾分类收运及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迎来显著利好;在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的压力下,新能源环卫车辆已被大量应用,无人驾驶环卫车辆也开始在园区尝试应用,未来环卫车辆装备将呈现机械化、集成化、环保化、智慧化四大趋势。
政府对环卫服务的投资近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过去十余年间,环卫行业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市政公用事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但投资绝对增量明显,从2006年的65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23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
环卫市场被各大主流资本看好,资本运作频繁,末端运营企业、环保技术厂商、环卫服务公司、IT企业、回收企业及供销合作企业等众多外部资本涌入环卫行业,环卫市场也迎来了投资高峰。
各地环卫市场化项目也在持续释放。7月来已接连爆出多个千万级项目,其中黄岩区垃圾分类项目更是凭借3.31亿运营额,成为全国垃圾分类“第一标”。
环卫服务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
不过,我国目前环卫行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目前的环卫市场化率仅有20%左右,而美国在1992年环卫市场化率就已达到60%。目前我国整体的机械化清扫率比例仅为50.6%,与欧美80%的机械清扫率相比也还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从国内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问题日益突出。E20研究院指出,农村居民较分散,收运范围大,运距比较远,决定了农村垃圾收运效率比城市低、成本高。另外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农村环卫平均要比城镇环卫首年服务金额要高。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环卫项目的单体首年服务金额在900万元左右,而城镇则仅在300万元左右。
“要城乡统筹,补齐农村垃圾处理的短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认为,农村普遍面临的是设施有无的问题,一般城市面临好差的问题,发达城市面临优还是好的问题。“农村一无设施,二无资金,三无队伍,想把垃圾处理的问题短时间提高到跟城市一样的水平,客观上是做不到的,需要走循序渐进的道路。”
业内人士还表示,垃圾处理还面临政府和市场定位不清、市场化程度低、价格体制不透明、缺乏统一考核体系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化推广。
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崇忠义认为,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市场行为,利益驱动下废品回收推动垃圾分类,但低价值垃圾无法进入回收体系,另一条线是政府引导实施,可保障低价值或有害垃圾进入回收或处置体系,但脱离市场较为严重,持续性不强。
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潘慧认为,要构建一套盈利的垃圾分类体系,减少财政补贴。对政府来说,短期补贴长期减少投入,达成垃圾分类指标要求;对企业来说:运营方式与能力固化,获得合理利润。
崇忠义表示,要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通前端、中端和后端整个产业链条,这不仅需要政府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核和顶层设计,同时,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不断挖掘和衍生产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