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化工园区亟待“补短板” 江苏1754亿投向环境基建

  • 53个化工园区亟待“补短板” 江苏1754亿投向环境基建已关闭评论
  • A+

1.jpg

在“3·21”爆炸事故后,随着事发地所在的化工集中区被停业整顿,江苏重化产业又迎来了一次大整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天嘉宜化工所在的化工集中区,周边接壤的江苏其他设区市的化工区,也都处于停业整顿状态。

3月38日,江苏省政府下发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100项涉及生态环境的新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在采访中获悉,考虑到全省存在废弃物收集处置能力不足、运营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根据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江苏省推出了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

53个化工园亟待“升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9年2月底,江苏省全域仍有53个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在2018年中国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中,江苏7个园区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从大区域分布看,苏南地区有24家, 苏中地区有12家, 苏北有17家。

其中,拥有化工园区最多的是江苏经济第一重镇苏州,多达9家;其次是无锡和南通,各有6家;常州和泰州,各5家;徐州、盐城、连云港各4家,淮安和镇江各3家,宿迁2家。最少的则是南京和扬州,各一家。

从产业布局看,经过多轮整治和产业规律调整,江苏化学工业以长江为中轴线向苏南、苏北两侧延伸,以沿江区域化工产业带、沿海区域化工产业带、资源开发利用化工产业带为重点。这三大产业集聚带具备运营成本最低化、市场份额最大化、集聚效益最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近几年来,江苏的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中端精细化学品、生物能源化工等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已达50%—60%,产业集聚效应非常明显。2015年,园区化工产业实现利润总额1221.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指标对全行业的贡献率均超过80%。

然而,南京化工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化工行业最大的压力在于安全环保和社会压力,以及“化工入园”尚未彻底完成。

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年当中,江苏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仍不断发生安全、环保事故,部分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多起生态环境事故。

“从我们异地督查的情况看,不少园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江苏泰州高港区环保局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防护等环境基础设施有是企业负责的部分,也有投资所在地政府负责的部分,但政府的部分往往因为诸多原因并不完善。

1754亿投向环境基础设施

据记者了解,2018年底,江苏开出了最为严格的化学项目入园门槛:单体项目不少于10亿元。

尽管如此,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存在废弃物收集处置能力不足、运营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有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污染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在于产业链的不完善。也就是说,伴随某化工企业主产品衍生出来的次要产品,难以本地消化,运输、管理、存储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此外,由于有效投资不到位,政府负责的防护和治理部分往往进展缓慢。

因此,本次江苏出台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就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进行环境基础设施中的“补短板”。

从方案看,到2020年底之前,江苏要实现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全覆盖,配套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园区超过100个,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180万吨/年以上,县(市)实现永久性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减少3200万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到11%),完成全省化工园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网,与省级“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联网。

为此,江苏将推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污泥处理和清洁能源供应和工业集聚区监测监控等7大类重点工程,共1195个项目,总投资约1754亿元。

资金的来源,一方面是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和新增债券资金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坚持市场化,对有一定收益的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探索试点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以及加大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力度等。

“坚持对社会资本适度让利原则,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盐城市财政厅一位处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