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模型及人工增雨飞机展板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40年前我国只能接收利用国外气象卫星资料,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极轨气象卫星,目前我国有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中国星”惠及全世界。人工增雨飞机则是“耕云播雨”、趋利避害的利器,我国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2012年以来,累计增加降水约2860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及人工增雨飞机,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发生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台风、暴雨、干旱、高温、寒潮、沙尘暴、暴风雪、雷电、雾、霾等重大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七成以上。精准及时的预报预警和精心周到的气象服务,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气象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气象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服务效益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增强,形成了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在内的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在保障和服务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展,近些年来“智慧气象”快速发展。气象监测网络越来越严密了,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了,灾害预警越来越有效了,各种服务越来越贴心了,很多人对此都有切身感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气象事业在供给优质服务产品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气象服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复杂局面,气象事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精准度,还需要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澎湃动力,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砥砺前行,才能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才能破除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坚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气象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我们一定能以更丰富、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