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四川省成都市近日出台《成都市打好环保产业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围绕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综合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保产品生产与开发“四大领域”,打造“1113”环保产业新格局,打造环保产品生产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此外,打造环保龙头企业也成为重点。
发展环保装备、新兴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
“1113”环保产业新格局是指建成“一个”环保展馆,每年举办“一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保产业展览会,成立“一个”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制造业、服务业、技术研发“三个基地”,重点将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堂),高新、锦江、青羊环保服务业园区,龙泉长安静脉产业园作为成都环保产业的“主阵地”。
按照《方案》规划,成都将继续加快推进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堂)建设,在已建的部分项目基础上,重点发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生活垃圾、固(危)废等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制造,打造环保产品生产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方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为此,成都将重点发展新兴环境服务业,建成3个特色服务产业聚集园区。做强锦江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2018年年底,在兴蓉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的基础上,持续引进5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合同服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企业入驻园区,着力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服务。
成都还将推进高新环保服务园区建设,引入环保金融服务、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环境信用评价、碳排放交易权、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境服务业,鼓励国有企业高效整合资源,在成都市实现全污染源在线监测及各种生态环保信息的在线监管,最终形成以成都环境集团为核心,具备发展成国家西部环保服务业聚集区潜力的产业园区。
成都将做大青羊环保技术服务产业园区,2018年年底,园区以并联评价为抓手,引进10家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和教育培训等企业入驻园内,形成一定规模的环保集聚。
此外,成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势在必行。《方案》指出,成都将全面推进龙泉静脉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发展资源回收分选及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技术与系统解决能力,开发研制循环经济产品。2020年底,对75%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5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努力为成都绿色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培育环保龙头企业
产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了,如何迅速推进?
据悉,成都将着力培育环保龙头企业,扶持发展有鲜明技术特色的中小微企业。
一方面指导国有重点企业成都环境集团做好改革整合转型方案,采取联合、兼并、重组、参股等多种形式,以水务、固废处理为主业,向环保装备研发制造、环境服务、大气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等领域发展。另一方面,成都将做大做强天翔环境、环能科技、易太科技、美富特膜4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培育正升环境、海诺尔、深蓝环保等8家行业内独具特色、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并为企业同时配套政策、人才、科技、金融等保障要素,进而加快构建环保产业生态圈,为优质民营企业指明环保领域的投资方向。
“截至2017年,成都环保产业主营收入达到约660亿元,年收入规模以上(年收入2000万元)的环保企业有193家,上市公司14家。到2020年底前,我们将力争把环保产业总产值提高到1000亿元。”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易波介绍道。
除了目标、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成都发展环保产业目光已投向了全世界。“下一步,我们还将聚焦世界500强,依托国际会展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企业落地‘三大基地’,最终实现先进技术本地化,努力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底色’。”易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