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任务,对水环境问题突出和《水十条》落实滞后地区开展专项督导。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坚持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但精细治水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结合德国考察了解到的经验,得出三方面精细治水的启示。
启示一,河流内源治理要精工细作。目前,在黑臭河治理及消除劣V类水体等工作中,有的地方对于要整治的河道,无论清淤还是截污控污,往往喜欢翻箱倒柜、做大手术,轰轰烈烈地把河道翻个底儿朝天。如此做法,或许让清淤或截污更彻底,但同样也会严重破坏河道内原有的或者仅存的动植物水生态系统,导致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德国在河道整治中始终遵循河流自然规律,河道治理前往往先对河流水生态系统进行充分调查后,才会对症施策。比如河道清淤,虽然德国人力成本很高,但他们依然尽量选择人工清淤,因为机械清淤会碾压损害河岸生态。而且,清淤时,他们通常拒绝彻底挖走底泥,尤其是水生动植物丰富的水域。如果清淤过于彻底,无疑会把这些水生动植物也清理出去,以至于等到河道整治完成了,这条河流的自净能力也消失殆尽。因此,德国人选择对半面河道实施清淤,过几年等已清淤的河床水生态系统恢复了,再对另一面河道清淤,如此一来,可确保河流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
启示二,农业面源治理要精打细算。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地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德国也是如此,其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率占比超过六成。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国采取了限制和压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施土地耕作轮休等做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具体、实际操作性缺乏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德国,除了这些方法外,还实施了更多更具体细致且切实可行的治污措施。比如,为防治河流近岸污染,德国规定,沿岸5米范围内或者斜度超过20度岸坡不
得作为农田,冬季休耕期、雨天均不得开展施肥作业,防止化肥尚未被农作物吸收就已流失到周边河湖水体中。又如,化肥和农药管控到户,为每家农户量身定制施肥规划,按照统一供给的方式配送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化肥、农药。德国鼓励农户使用绿色粪肥,但对粪肥的使用量、使用区域和使用时段也同样做出了明确规定。再如,为防止农户无序使用肥料,农业管理部门每年对农户土壤进行抽测,土壤超过营养化标准要求的,政府拒绝发放奖励金。鉴于此,笔者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治理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面源管理中,借鉴德国有关做法,研究和出台更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启示三,污水管网管理要滴水不漏。当前,各地都很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网公里数每年都在持续增加,但已建管网管理缺失问题却逐渐凸显。据报道,某县级市对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普查,竟发现万余个混接漏接点,以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COD指标进水浓度仅在100毫克/升左右。由此可见,大量生活污水已流入外环境,而混入污水管网的无疑是河水。德国对污水管网建设的管理体系相对成熟,建设时,要求管网材质的使用寿命必须达到80年以上。在管网日常运行中,他们坚持制度化维护管理,每个污水处理厂均配备若干污水管网管理员,管理员每天巡查管网各节点,查看干管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此外,他们还要定期通过技术手段,对干管和支管系统进行体检,发现跑冒滴漏现象立即采取措施,滴水不漏已是管网管理员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标准。对此,笔者认为,污水管网不能重建轻管,不仅要实现污水管网建管统一,而且要将污水处理厂管理与污水管网检修运维相统一,将污水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厂管理范畴。建议参照德国做法,出台相关规定或技术规范,明确污水处理厂管网管理员配备数量、工作职责、考核内容等,切实把污水管网管起来,确保汇入管网的每滴污水都能流入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