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 推进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绿色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因此,推动绿色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污染防治领域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若把污染防治视作治标的话,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治本,而治本性的源头防治、绿色转型、资源能源减量等方面相对滞后,源头上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或资源能源压力的相关制度建设也不够。在一些区域,绿色发展直接制约了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的提升、深化和环境质量的稳定改善。

近年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步融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全过程,但融入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地位还不够牢固,没有完全内化为机制体制。在有的地方,说起来与做起来、发展和保护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上热下冷中梗阻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在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还没有完全形成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自发性。

之所以说推进绿色发展比较迫切,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原因:从生产方式讲,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经济和环境关系胶着矛盾的最困难时期,需要把绿色发展的源头防治工作做好;从生活方式讲,当前迫切需要全民行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改变公众单纯作为参与者、监督者、评论者而不是节能减排实践者、行动者的不利局面;从实践角度讲,很多地方认识到,靠投资、靠资源、靠跑马圈地招商引资获取经济增长的方式有问题,但没找到新路径,结果是新的没有来,老的舍不去,或者新的有,但长不大,体量抵消不了传统动能的下降幅度,这些都令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路径依赖和发展焦虑。

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到建立先行典型并推广,再到全社会形成自发自觉的行动,难度不小,意义重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从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文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产业标志,原始文明是石器,农业文明是铁器,工业文明是机器。从目前情况看,以绿色发展为代表的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实际上是把环境、经济、社会放在一起考虑,是着力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切入点。

第三,从“两山”论的三阶段演进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强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绿色即发展。不能把绿色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绿色程度高一点的发展。绿色发展离不开资源能源节约,离不开保护自然资本,离不开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即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这方面的实践不多,典型、模式、路径较少,政策制度尚不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要探索绿色经济,主要是让自然资源、自然资产通过技术创新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挖掘特色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任务比较艰巨。

因此,推动绿色发展,既有短期又有中期、长期的任务。这不仅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事情,还需要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协同推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绿色发展时,涉及经济体系、技术和产业体系、能源节约、资源节约、生活方式等方面内容,实际上是进行了5方面的要求和任务部署。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法律制度和政策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目前最缺的是法律制度、政策导向和考核标准,这些制度性的内容还不够。

二是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就会变小。环境保护只解决污染存量问题,而要对付庞大的增量问题和经济存量绿色化问题,需要绿色发展、绿色转型。

三是培育绿色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都是培育新动能。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提供污染防治末端技术支撑的产业,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是节约循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通过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产生影响,资源能源的总量及结构、利用方式等问题应该高度关注。

五是绿色消费和全民行动。强调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生产生活行为。每个人购买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消费,能够倒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