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护耕地“不吃亏”

  • 让保护耕地“不吃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论坛

近日,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在国内热映,好评如潮。电影引发无数观众对“青春易逝,芳华不再”的感慨,也让更多的人对男主人公刘峰“善良人不被善待”“活雷锋得不到实惠”的“吃亏”现象进行思索。

可以说,“吃亏”既是一个社会人性化问题,也一个现实共性化问题,它不只体现在人性上,还表现在经济社会诸多方面。拿耕地保护来说,本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谁保护耕地谁吃亏、谁保护耕地谁就得不到实惠”的奇怪现象。

保护耕地者为何吃亏?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偏低,耕地用来种庄稼,远没有圈地搞开发区、房地产开发的回报率高。近年来,一些地方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屡禁不止,从表面上看源于执法监管不严,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在于耕地收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由于比较效益低,哪个地区基本农田保护率高,哪个地区经济发展局限性就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受到影响。笔者时常听到一些地方领导抱怨本地耕地保护面积大,在经济发展上“吃亏”了。

让保护耕地者“不吃亏”,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保护耕地者得实惠,不再觉得自己“吃亏”,就必须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树立保护耕地也是政绩的理念。

让保护耕地者“不吃亏”,需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奖补机制。耕地保护关系国计民生,如果能够在严格管控的同时建立耕地保护奖补机制,不仅能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更能让保护耕地的集体和农民得实惠。在这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在省级层面上每年将投入1亿元,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苏州市建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根据耕地面积,按不低于4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偿。此外,在水稻主产区,对连片1000~1万亩的水稻田,按200元/亩给予生态补偿;连片1万亩以上的水稻田,按400元/亩给予生态补偿。

“曾经的芳华已随岁月消逝无踪,刻在心里的芳华沉浸在记忆中。”这是许多观众观看电影《芳华》后的感悟。不过,无论岁月怎样消逝,耕地是万万不能消逝的,不能只成为一种记忆。守得住耕保红线,才能留得住土地芳华。让保护耕地者“不吃亏”,才能更好地守住子孙后代的“饭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