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对化肥 实现减量增效

  • 用好用对化肥 实现减量增效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环境时评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发展中国家通过施肥粮食作物单产提高55%~57%。而化肥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其意义更加重大。

然而,由于化肥过量与不合理施用带来的一些问题,导致相关负面影响被过分放大,使人们对化肥使用产生很多误解。正如不合理饮食、营养过剩带来的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一样,化肥施用过量、养分搭配不合理、施用方式粗放等错误方式也会对粮食安全产生负面作用。面对负面问题,需要科学分析、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据研究,化肥养分流失对农业源氮、磷排放的贡献分别为11.2%和25.7%。实际上,施用化肥后没有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钾元素大部分还会残留在土壤中,为下季作物所利用。科学施肥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要着力再利用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养分,力求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的效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必须取得新突破。就土肥技术发展而言,主攻方向是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是污染土壤治理,发展目标是耕地质量提升。这都是今后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要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安全目标,必须充分挖掘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寻求最佳途径和措施提高土地承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遇到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只有转变生产方式,降低过量的农资成本,才能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笔者认为,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措施。为此,必须在精、调、改、替四方面下功夫。

一是持续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实践表明,精确施肥可以实现每亩粮食作物减肥5kg,增产5%~8%,农民增收100元;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可以减肥20kg~90kg,增产10%~20%,增收超过2000元。但是,由于我国土壤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农田多达7亿多块,让每块地实现精准施肥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技术、政策、制度的综合保障。

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我国农户分散,因此,过去一直以通用型的化肥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可以满足基本生产要求,但显然不是最优的产品。为此,要优化氮、磷、钾配比,增强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增效作用,让土壤作物营养更高效。同时,要针对我国不同土壤条件和作物需要,发展适宜的高效肥料产品,并确保这些产品能用到地里。这就需要肥料工业切合农业需求升级产品,肥料营销系统货真价实服务用户,农业领域深入创新本地化技术。

三是改进生产施肥方式。目前,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农机不足,化肥表施、撒施等不合理施肥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快研发推广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动施肥方式转变。研究表明,氮肥表施养分挥发会超过20%,而深施覆土就可以降低到5%以内。设施蔬菜以及部分大田肥料是随水冲施,可逐步改为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的改变需要肥料产品、农机、农艺、设施的紧密配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攻关与集成推广。

四是有机肥料部分替代。我国养殖业很发达,有机肥中含有的养分大致与化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一致。但是,有机肥中的养分还田率仅40%左右,不仅没有发挥肥效,而且成为乡村污染源。长期而言,如果粮田、果园不用有机肥,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制约了土壤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特别是在水果、设施蔬菜、茶叶上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推进有机无机结合,可以在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